这让李二的心中突然有些小骄傲。
做父亲的不与自己的儿子争功,儿子所立的功劳,也会归结于他这个做老子的教育有方。
毕竟李承乾也是他亲生的,又不是石头里面蹦出来的。
李唐的历史在贞观十年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因为李二他,退位了。
这何尝不是一种立功呢?
................
往日的国子监总是散发着一股勃勃生机的气质,但今天的国子监与以往完全不同。
导致这一切发生的原因,便是因为一个人的入学。
那就是当今圣人的庶长子,李象的入学。
因为太子之位已定,这位圣人的庶长子的地位,便变得极为的尴尬,偏偏当今圣人很是喜欢他这个长子。
不管是圣人登基之前,还是登基以后,他对李象的喜爱都是丝毫不加掩饰的。
若不是太子之位定的太坚决,有些都要误判了。
“公子,这些人好讨厌啊。”李象的伴读看着周围那些人,想接近又不敢接近的样子,十分的厌恶:“我觉得宫里面的先生教的就很好,公子为何要来这种地方?”
在他眼中,国子监的老师哪里比得上那些朝廷重臣。
而且在皇宫,哪里有人敢这样看他们?
“阿耶说过,我注定是要做诸侯王之长的,我的封地会封在四夷中的一个。”李象的情绪倒没有伴读那么波动:“那我就需要自己的班底,来帮我教化蛮夷,让他们沐浴在王化之下。”
“阿耶也是考虑到这些,才让我来国子监入学,而这些人为什么用这种眼神看我,也是因为他们家里面,得到了宫中释放的信号。”
“他们想要借助我的身份晋升,又害怕我受宠只是暂时的。”
虽然年纪很小,但是经历颇多的李象倒是快速的成长起来了。
这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不幸,因为早熟的人,往往都会很晚熟。
“公子,我奉祭酒之命,前来迎接您。”就在此时,一个十多岁的少年拨开人群,走到了李象的面前。
“我在此等候多时了。”李象拱手说道:“敢问阁下姓名。”
“在下名叫张柬之,字孟将。”张柬之低头看着眼前这个比他小上很多的幼童:“公子在国子监就读的日子,就由孟将陪伴在您身边了。”
如此年纪却能如此稳重,张柬之很是佩服李象。
因为若是换作是他处在李象的位置,他觉得自己不一定能够有李象这么稳重。
“这个世界,果然是天才辈出啊。”张柬之在心中叹息道。
他突然想到了狄家的那个和李象年纪相仿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