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为何前脚多尔衮给豪格下令,他阿济格就急急忙忙地准备来汉城接手豪格的军队无非就是两兄弟早就商议好的,只要拿走豪格的军权,那么豪格就成了没牙的老虎,这位先皇长子就任凭他们摆布了。
等豪格回到盛京,多尔衮完全可以用朝鲜的事给豪格扣帽子,轻易把他软禁起来,一旦软禁失去自由的豪格就再也没反抗之力了,当年阿敏、莽古尔泰的下场都是前车之鉴,效仿皇太极的所为,豪格最终的下场就是死的不明不白。
豪格一死,多尔衮在大清就再也没人能够牵制,而且已经成为摄政亲王的多尔衮还有布木布泰的支持,如此一来整个大清就在多尔衮的手中了,等到那时候多尔衮实际上就成了大清真正的主子,至于皇帝不皇帝的仅差了一个名义罢了。
这些阿济格不可能不知道,但他却无法把这些说出口。面对豪格话,阿济格只能继续痛骂不已,同时也后悔自己的大意,如果他多防备一些,或者说当时脸皮更厚些,强行带更多人入府的话,自己也不会落到现在这个地步。
“京兀儿呢京兀儿又怎么说他可是乱贼!早就投靠大明的乱贼!”
“哪里来什么乱贼。”豪格笑道:“京兀儿从来就不是什么乱贼,他是正蓝旗的牛录章京,如今正蓝旗为本王执掌,京兀儿自然也就是本王的奴才,他为本王做事又有何不可至于大明,先皇在位时可从来没说过大明的不是,甚至还有过同大明和谈之举,当年我大清文武百官可都是认同的,本王联手大明只是依先皇在时的策略,又有什么问题”
“你……。”阿济格怎么都没想到豪格居然会如此能言善辩,一时间原本脑容量就不怎么大的他却不知怎么反驳才好了。也不等他回过神,豪格懒得再和他辩论,给身旁的人使了个眼色,自有人上前直接往阿济格嘴里塞了个麻核,然后押着阿济格下去了。
等把阿济格押走,豪格这才松了口气,终于阿济格的事处置完了,别看这件事做的雷厉风行,从发动到结束仅仅很短的时间,可豪格从布置开始就暗中捏了一把汗,因为一旦出半点差错,非但抓不到阿济格,更会导致全盘计划的失败。
阿济格是哪里这么好抓的豪格自认为武勇,可阿济格同样也不差,要真论起来阿济格在战场上的凶悍比豪格还更胜一筹呢。而且阿济格所带的镶白旗可是八旗中的精锐,豪格手里却除了自己的正蓝旗外仅仅只有一部分镶黄旗的兵力。
而且因为之前换旗的缘故,豪格并不信任这些镶黄旗的兵丁,就和他对付阿济格的镶白旗一样,毕竟在换旗之前镶黄旗可是多尔衮兄弟的。所以真正能用,也算得上可靠的也仅是正蓝旗了。可要知道之前因为正蓝旗的反叛,正蓝旗在皇太极的清洗中元气大伤,虽然之后被提拔为上三旗之一,进行了部分补充,可从实际战力而言依旧不如阿济格的镶白旗。
一旦第一时间拿不下阿济格,等阿济格反应过来麻烦就大了。凭借手里的军力万一被阿济格突围逃跑,所有谋划就全部落空了。还好,大明那边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特意把京兀儿和之前投靠大明的镶蓝旗一部给派了过来,悄悄从济州岛登陆朝鲜,然后换装来到汉城,成为了豪格的“部属”。
京兀儿和他的部下本就是正蓝旗的人,无论穿着还是举动都没任何问题,如果没有碰上认识京兀儿的人,根本不可能察觉到他们的真正身份。但实际上,现在的京兀儿已是大明的将领了,在投靠大明之后,大明朝廷不仅对屯塔西的幼子给了丰厚待遇,赐于府邸并封了爵位,而作为领头反叛皇太极,打出反清拥明旗号的京兀儿和关保两人同样给了优厚待遇。
京兀儿和关保眼下都是大明的游击将军,并授镇国将军之衔,虽然没有爵位,但这个军职军衔在大明军中也算是摸到了将领级别的程度,相比他们之前在大清的地位丝毫不差,而且朝廷还给了其他不少赏赐。
对于大明,京兀儿和关保可以说是忠心耿耿,这是做不得半点假的,别看他们以前是八旗的勋贵,可当反了大清之后,像他们这样的人反而更忠于大明。因为他们心里很清楚既然做出了这样的事,那么未来也只有跟着大明走才有前途,大明好,他们才能好,大明完了他们身家性命甚至荣华富贵就再也不保,这道理虽然简单,却也朴实,由此来看,足以重用。
京兀儿带人来到朝鲜,悄悄就成为了豪格的“部下”,有了他的这些人帮忙再加上所配备的精良火器,豪格这才有十足的信心对付阿济格。而事实也是如此,豪格抓准了阿济格骄横自大的性子,先以弱示人,引诱阿济格入府,再雷霆一击拿下阿济格,大事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