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会儿,侍卫出来,面无表情地说:“陛下说了,面留下,殿下回去吧。今儿谁都不见。”
他这话说得冷冰冰的,连个多余的表情都没有,像是块石头。
朱允炆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端着空碗,一步三回头地走了。
临走前,他还不忘瞪了那侍卫一眼,心里暗骂:这破面条,到底哪点不如朱允熥的虾尾?!
他越想越气,脚下却不敢停,灰溜溜地回了府。
路上的风吹过,带起他衣摆微微晃动,像是在嘲笑他的失意。
再说朱允熥这边,他虽然被赶出宫,但心里却一点不慌。
他坐在府邸的书房里,手里拿着一本《资治通鉴》,却压根没看进去,脑子里全是今天和朱元璋争执的画面。
阳光从窗外洒进来,落在书案上,映得他手中的书页泛着淡淡的金光,像是给他披上了一层淡金色的光晕。
其实,朱允熥心里清楚,宝钞这事儿,短期内确实能解朝廷的燃眉之急,填补军费的窟窿,可长此以往,物价飞涨,百姓叫苦连天,最终受苦的还是大明的根基。
他之所以敢当面顶撞朱元璋,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算准了老爷子的脾性——朱元璋虽然爱面子,脾气火爆,但骨子里还是个明白人。
只要给他点时间冷静下来,保准能掂量出其中的利弊。
“殿下,您真不担心?”茹嫦端了杯茶进来,忍不住又问了一句。
她站在门口,脸上写满了担忧,手里的茶盏微微颤抖,茶水晃出一圈圈涟漪。
朱允熥放下书,笑着看了她一眼,语气轻松得像是在聊家常:“茹大人,皇爷爷是什么人?那可是从尸山血海里杀出来的开国皇帝!他老人家精着呢,宝钞的利弊,他迟早会掂量清楚。我这顶嘴,不过是给他提个醒,让他别被眼前的蝇头小利迷了眼。”
他这话说得胸有成竹,像是早已算准了结局,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茹嫦叹了口气,算是被他这副泰然自若的模样给折服了,可还是忍不住嘀咕:“殿下,您这胆子可真够大的!不过……万一陛下真发起火来,您可得拉我一把啊!”
她说着,脸上总算露出了一丝笑意,像是卸下了心头的一块大石。
朱允熥哈哈一笑,拍了拍她的肩膀,声音里带着几分戏谑:“放心,少不了你的虾尾!”
他这话一出,茹嫦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屋子里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像是春风吹散了乌云。
夜幕降临,紫禁城内灯火通明,宫墙内的灯笼摇曳,映出一片暖黄色的光晕。
乾清宫里,朱元璋独自坐在龙椅上,面前摆着那本《元史》,却一个字也没看进去,书页在灯光下泛着微光,像是无声地嘲笑他的烦躁。
他手里捏着朱允熥送的那块怀表,原本打算摔了,可手指摩挲着那光滑的表壳,最后还是没舍得,只是重重地放在桌上。
怀表的滴答声在寂静的殿内回荡,像是在提醒他什么。
“臭小子,敢跟咱顶嘴……”朱元璋嘴里嘀咕着,语气却没白天那么硬了,像是怒气已经消了大半。
他抬头看了看窗外的月色,月光洒在殿内的地面上,映出一片清辉。
他喃喃自语:“宝钞……哼,咱倒要看看,你这小子说得到底有没有道理!”
他的声音低沉,带着几分复杂的情绪,像是愤怒,又像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