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如疾风般传至长安,朝堂之上顿时炸开了锅。众臣并非为匈奴入侵之事而眉头紧锁、焦虑不安,反倒争先恐后地想要挂帅出征。
历经汉武帝刘彻时期与匈奴的长期对峙,汉朝君臣已然明晰,单纯依靠在正面战场与匈奴持续交战并非良策。
在广袤无垠的草原上,汉军面临诸多不利因素,汉人本就不适应草原作战环境,相比游牧习性的匈奴人,在机动性、后勤保障等方面处于天然弱势。
即便汉朝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打下漠北地区,受限于国力状况,也难以对如此广袤的区域实施有效统治。要维持对漠北的掌控,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戍守和管理,还会面临诸如文化差异、地理环境恶劣等诸多难题,这无疑会极大地消耗汉朝的国力。
他们也早已摸索出对付匈奴的方法,如毁其草原牛羊、挑唆部落矛盾、拉拢一批打压一批等等。凭借强大国力,匈奴来犯也难造成大害,因此都想派人获取战功。
龙椅上,刘据大声呵斥道:
“够了,朝堂之上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原本喧闹纷扰的朝堂瞬间安静了下来,众臣皆垂下头,噤若寒蝉。
如今朝堂大多分为三个派系,以太常陈景为首的儒家派系,以廷尉霍光为首的外戚一派,同时主张法家,还有光禄勋苏远枫为首的苏家派系,主张政治学。
此前刘据以苏远枫赈灾迅速,且开创以工代赈之法,成效显着为由,让他担任了光禄勋一职。
刘据接着说道:
“朕今决定,着骁勇侯苏远承为骠骑将军,加大司马。苏家忠勇,累世为国效力。此后,世封敦煌郡予苏家,侯爵世袭。望卿守好边疆,令匈奴不敢犯我大汉寸土。”
朝堂之上,原本因争论而躁动的空气瞬间凝固,大臣们纷纷投来或惊讶、或思索的目光。面对众人举荐的不同人选,刘据心中自有他的深远考量。
苏家在朝堂中是一股独特的存在,始终保持中立,从未有过把控皇权的野心。这种中立的立场使得他们在朝堂的派系斗争中独善其身,也让其他两派无法对其产生过多的猜忌和敌意。
并且苏家子弟向来能力出众,百年为汉朝效力,历代皇帝皇帝都多有信任,派遣苏远承赴任,此后令苏家世代防守匈奴,既能保边疆安稳,亦是人尽其用。
刘据看向苏远承,继续说道:
“骁勇侯,你们苏家与匈奴也算是世仇了,交给你再合适不过。以后你便镇守河西走廊,务必阻断匈奴与西域的勾连。”
此言一出,朝堂上下大为吃惊。此前抗击匈奴,虽也派遣诸多将领奋勇杀敌,但战事结束后将领们便班师回朝。这次看刘据的意思,是要苏远承长期防范匈奴和西域了。
刘据深知西域局势复杂,那些西域小国犹如墙头之草,时而倒向匈奴,为其充当爪牙;时而又归附汉朝,以求庇护。它们成了匈奴与汉朝之间微妙平衡的不确定因素。